哲学的力量
取决于心性的提升
我们在实施阿米巴经营中,如果没有抓住经营的本质,没有挑战高目标去落实企业的使命,自然阿米巴经营就只是一种管理方式,而不是站在经营的角度去开展全员经营,发挥阿米巴强大的威力。这就是没有吸收到哲学和阿米巴经营的根本智慧,没有在实现具有经营斗魂和坚强的意志力中,去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。
同时,理解经营的本质,就是“实现销售最大化、经费最小化、时间最少化”,才能让企业在持续改善中,成就有实力而稳健的发展。但是否理解和坚信,并能否以使命的恒心驱动经营的恒力,不同程度的心境状态,也直接影响哲学和阿米巴经营能融合的力量。也就是说,哲学的力量持续提升,取决于对心性的思考、心性的明理和心性的持续修炼中实现的格局提升。
自利利他
实现良性合作的组织状态
在阿米巴经营中,一定会存在这样的状态。如单位时间附加值低于个人单位时间的成本(包括工资和福利等),这意味着这个组织或个人是亏损状态。我们提倡“自己的饭钱自己赚”的思想,就是让每一个阿米巴成员,在巴长的带领之下,需要核算经营状态,我给这个阿米巴组织创造了多少的附加值,具体经营者的思想,并去感受到工作的价值和成就感的大小。
但如果过度思考自身的阿米巴经营的附加值,就会矛盾百出,人际关系也会变坏。如果阿米巴成员,以公司目标为首要目标,并这个阿米巴组织在公司目标驱动下,成就更大的附加值。这样思考,组织的格局提升了,并一定会开展自利利他的行为,成就本组织和组织之间的和谐,实现公司目标的前提之下,去创造价值。也就是开展内部潜能的发挥,部门之间带着利他之心,提升部门之间合作的潜能,实现共赢和自赢的和谐。
实现以上良性的合作和共同努力的组织状态,就需要有公正的领导人在日常工作中做出裁决和判断。
领导人需要有主见,不怕争论,能直言相谏,带着热情,始终以“作为人,何谓正确?”的基准作为判断的标准,绝对要避免采取以“自我为中心”的行为。领导人无论是组织的巴长,或是高层领导的决策者,或是经营核心团队,需要坚守原则,否则都会直接影响到组织的状态。这时候我们就提出领导人需要掌握用于律己的,高层次的哲学非常重要。也就是作为公司,作为部门,作为阿米巴长的所有领导人的哲学深度,实践力度,就决定了组织的和谐和高效,决定了阿米巴经营能否持续创造高目标的关键。
格物致知
实现智慧与心性的提升
今天我重点与大家分享哲学的力量来自哪里,如何理解心性的提升状态,提升心性为何能拓展经营的课题。
我在2012年开始学习《致良知》的时候,王阳明先生的四句话“无善无恶心之体,有善有恶意之动,知善知恶是良知,为善去恶是格物”,让我开始对心学有了思考。
我们的本体是纯洁和圆满的,是无善无恶的状态。后来的学习中,理解本体是自性,自己本有的智慧,如稻盛先生在《心法》一书中所说的“真我”,但欲望的力量蒙蔽了本性的智慧。“致良知”的过程就是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,让本性的智慧绽放。
“本性”生发的思想或意识就是我们所讲的“心”,实际上主宰我们人生的不是“本性”而是我们的“心”。
因此,带着欲望本性的“心”就由两部分组成——“不变的+变化的”。“不变的”就是本性具足的“真心”,我们每个人本有的智慧,这个是如如不动,是我们开发的重点。而“变化的”心往往存在于现实的生活,如会产生“妄心”就是“利己自私之心”,也同时会产生善良的利他之心。
对于“变化的”心如何修炼是关键,“为善去恶是格物”是修炼的路径和关键。《孟子》讲“格物”就是“去其心之不正,以全其本体之正”,与王阳明先生讲的“去人欲,存天理”一样。“心之不正”就是人之欲望所成,成全“本体之正”就是回归自性,与天理同存。
这就让我们明白,人人都有智慧具足的本体,不断去人欲中,提升智慧的过程,就是提升心性的过程。这是艰难的过程,是个人修心不断克己的过程,需要坚定的信念力量。
如稻盛先生很小就开启走这条人生修身之路,在他的《六项精进》一书中,有充分的呈现。他也经常谈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于他人生的影响巨大,尤其是王阳明先生的《致良知》思想。
如果我们带着“利己之心”的欲望,也就是,就很难在修炼路上突破自我。王阳明先生讲的“立志、勤学、改过、责善”,其根本力量来自“立志”,这个“立志”就是我们共同的企业使命,为他人、为社会做贡献的力量。“志向”的坚持和力量的成就,需要通过“勤学”中去明理人生,让“志向”厚实和久远,也就是学习圣贤的经典,学习圣人的智慧,让我们坚信并找到事业成功之路,人生成功之路。“勤学”的过程,是需要通过“改过”去落实,这就是“知行合一”。自然“改过”就是去除“心之不正”的人欲。“改过”的修炼方法,就是“每日反省”,自然提升我们的“正能量”。最后告诉我们人生始终要在“责善”的路上前行,这样的人生才会幸福。
我们还需要思考“何谓心性”,理解“心性”修行之路,才会提升心性。哲学是“心性”智慧呈现的状态,是人生和经营中可以按照本性智慧出发的思想和力量。
哲学是“用”层面的具体体现。越是高层次的哲学,越是靠近本性的智慧。那如何让“哲学”生发智慧和力量呢,其根本就是在“提升心性”上下功夫。“心性”的根基越靠近智慧的状态,哲学思想的能量就越大。这个提升心性过程,更是个人“立志”或让组织具有大义名分而崇高事业的决心,是信念的力量。
这就是我今天所说的“哲学的力量取决于心性的提升”这个道理,非常重要。否则,我们的哲学学习有口无心,无法生成智慧的行为,无法与人生和经营的实践结合起来,更无法在成为血肉化过程中,成就人生幸福和事业的成功。这也是稻盛先生天天需要学习中国儒家思想的根本原因吧。
中兴精密的哲学学习,盛友会家人的哲学学习,一定要与经典智慧相结合一起学习,才能让我们的哲学找到智慧的根本力量,通过每位家人心性的思考、心性的明理、心性的提升,生发哲学强大的力量,并与阿米巴经营融合,自然一定能成就高收益的经营体系,并在我们实现企业使命的路上,坚定使命和信念。
以上是我今天的分享,感恩大家!
中兴精密集团董事长 张忠良
2024年6月3日